Windows系统桌面软件还有未来吗?
当前位置:点晴教程→知识管理交流
→『 技术文档交流 』
江河日下 在个人电脑时代早期,基于 PC 操作系统的桌面软件占据应用软件市场支配地位,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以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桌面软件市场份额逐渐萎缩,Web 应用程序与移动应用程序(即所谓的『app』)大行其道,取而代之。 从开发者角度来看,桌面软件、Web 应用程序以及移动应用程序三者交替发展的过程就是一部鲜活生动的软件开发变迁史,桌面软件开启了软件开发的大时代,当人们的注意力由桌面转向网站,再从网站转向手机或平板,Web 与移动应用应运而生、蓬勃发展,而作为先锋军的桌面软件似乎已江河日下。 那么,桌面软件还有未来吗? 大江大河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不妨先把镜头拉远,来简单看下经典软件架构 C/S(客户端/服务器)模式的发展历史 图1 C/S架构模式演变 图2 1955-2020 内存价格变化历史 - https://jcmit.net/ 图3 1970-2018 CPU 性能变化历史 - https://www.karlrupp.net/ 图4 1970-2015 网络带宽增速 - http://www.bgpexpert.com/ 即存储、计算、网络,计算机世界的三大核心要素发展一往无前,带来的是过去持续六十多年的辉煌的信息技术革命。 再把镜头聚焦于图1的 Client:随着相关技术生态的进步,它有着越来越丰富的形式:
图5 应用软件形式分化历史 随着『发布』信息的设备不断演化与变迁,应用软件从最初的桌面软件形式,逐渐发展为桌面软件、Web 应用程序、移动应用程序三足鼎立的综合格局(小程序可归为移动应用程序之列)。虽然应用程序有此三大表现形式,但其所占比例却大为不同: 图6 应用软件各形式热度趋势 - Google Tends 图6 国内应用软件各形式热度趋势 - 百度指数 注:国内与全球趋势有细微差别((移动) App 与 Web App 份额均远大于桌面软件,但国内移动 App热度热度明显高于 Web App),同时为避免关键字带来的误差,笔者在通过微信指数查询结果与百度指数类似,在此就不列出了,读者可自行验证。 经过上面的宏观与微观分析,基本上可以得出下面三个结论:
没有银弹 然而,低垂的果实总有一天会被摘完,留给后来人将是难啃的硬骨头。存储、计算、网络总有达到其物理极限的那一天,科技发展的红利迟早会有消失的那一天,而且越来越多的现象(逆全球化、内卷、芯片集成(如M1)等)表明这一天或许早就已经到来:信息技术生产力遭遇瓶颈,增量结束,或将开启存量同质化竞争时代。 商业必须寻找新的增长点,技术必然继续组合迭代,二者一拍即合。 互联网已经从跑马圈地的粗犷式发展转变为深耕细作的精细化发展;发展领域已经从消费互联网通转向产业互联网;服务对象的重心已经从面向终端用户发展为面向企业。也就是说,未来信息技术发展将逐渐向产业倾斜,它会走进每一家零售商店,它会踏入每一家制造工厂,它甚至会渗透至任何商业介质,直至成为商业社会的水和电 - 数字化时代。 王者归来 底层逻辑变更势必会传导至上层应用。桌面软件、Web 应用程序以及移动应用程序接下来又该如何演化呢? 下面从以下几个维度来比较桌面软件和 Web 应用程序的优势与劣势
为了更直观一点,笔者做了一个对比图 图7 应用软件优势劣势雷达图 总的来说:在粗犷式的互联网上半场(面向终端消费用户),速度占据主导地位,应用程序层面的竞争力主要取决于便捷性与开发效率,此时 Web 应用程序首当其冲;而在精细化的互联网下半场(面向企业用户),质量是根本目标,应用程序层的安全性、功能性(尤其支持复杂的商业逻辑)决定了它的主要竞争优势,桌面软件则极有可能再次接住主流应用程序的接力棒,焕发第二春。 关于未来 技术如同自然一样,同样遵循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理念。桌面软件不会消失,会重新繁荣;Web 应用程序也不会衰落,会持续迭代(迈入3.0);开发者更不会因此而失业,会继续解决更多场景的问题。它们都会有光明的前途。 阅读原文:原文链接 该文章在 2025/4/14 10:25:37 编辑过 |
关键字查询
相关文章
正在查询... |